江苏食品网欢迎您!

页眉

当前位置:江苏食品网>食品科技>科研机构>正文

招租广告

正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7-07-12 浏览次数:21567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脚下。她最早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至今已有近70年

江苏食品网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脚下。她最早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直属江苏省政府领导,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和江苏省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同时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宏观对策研究,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

  机构概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直属江苏省政府领导,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和江苏省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农业应用研究、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农业开发研究、农业宏观政策研究,同时开展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按专业划分设有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等13个专业研究所。

  按农业生态区划在全省设有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科所、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和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等9个农区所,2004年在宿迁新建成了宿迁分院。

  院内建有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国家油菜、水稻、小麦三个改良分中心;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畜禽重点实验室、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油菜原原种繁育基地、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农作物引繁中心等研究平台。同时,功能现代化的农作物科学研究基地和动物科学研究基地分别在溧水和六合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五”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按照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相继成立了明天种业、南京天邦、苏科农化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

  全院现有在职科技人员1200余名,其中高级科技人员495人,博士(含在读博士研究生)160余人。这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在我院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中央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我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要求和面向生产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选育新品种和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不断拓展农业研究领域,努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优势主导农产品产业升级提供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十五”以来,全院共承担各类(含参加)科研课题1600多项,获得部省级以上成果奖励45项,两优培九是目前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超级稻品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扬稻6号是中国籼稻的典型代表、是当今杂交稻的骨干亲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杂1号油菜、南京16号水稻、棉铃虫控制技术、水稻螟虫控制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院共审定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蔬菜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26个,占同期本省审定品种的50%以上;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177件,授权品种68件;申请专利155件,授权专利35件,获得新农药兽药证书30多个。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全院科技产业、科技服务和精神文明工作蓬勃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全院职工心潮澎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领域

  一、以稻、麦、棉、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甘薯、桃、草莓、花卉和牧草为研究对象,以杂种优势利用为研究重点,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虫、熟期适宜的新品种(组合),并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

  二、主要农作物的现代化耕作栽培技术,包括作物与气候及其它环境因子的计算机模拟及决策。

  三、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品种抗性鉴定技术及遗传机制研究;毒素诱导细胞突变抗性技术,病原菌突变体融合技术,抗性基因蛋白转移技术,以及新农药复配剂,生物农药及其配套技术。

  四、土壤类型及肥力特性,盐碱土和沿海滩涂的改良利用及其持续稳产技术;农作物的营养机理,营养元素的转化平衡,有机无机肥料的经济合理利用,农田环境保护等研究。

  五、农作物遗传生理及生物化学研究,主要从事细胞遗传、发育遗传、分子遗传和光合生理、发育生理、逆境生理、营养生理及基因定位和基因导入等方面的研究。

  六、畜牧研究主要开展猪、羊、兔生理特性及繁殖性能、杂交利用的研究;家畜体外授精、试管牛、猪、兔的研究、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的研究。

  七、兽医研究主要有猪弓形虫病、猪气喘病、兔A型魏氏梭菌下痢病、牛猝病症、猪牛轮状病毒等的病原诊断、兔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中草药防治牛、猪、禽病的研究。

  八、食品加工研究主要开展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食品营养分析、品质鉴定及有毒物质检测与农业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九、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有稻、麦辐射育种、农用核仪器的研制、放射免疫技术、核计量计研制、农副产品、医用品的辐照保鲜加工等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1991~1996)

  1.小麦新品种扬麦5号 1991年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完成者:程顺和、陈道元、陈志堂等

  2.抗病高产优质中籼稻品种扬稻4号的选育及推广 1991年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扬 州市科委。完成者:张洪熙

  3.苏南、川西高产稻区区域农业发展关键技术途径 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作物所

  4.试管猪技术研究 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东北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完成者:范必勤、江金益、熊惠卿、钟声、王斌等

  5.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巴氏杆菌病的防制技术 1991年外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江苏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完成者:董亚芳、江学余、王启明等

  6.水稻品种扬稻3号 199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完成者:张洪熙、张宝群、孔祥斗、李志正、谭长乐等

  7.多效稻种消毒剂线菌清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 199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 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江苏省植保站、太仓和宜兴植保站。完成者:吴汉章、张超然等

  8.罐藏黄桃熟期配套品种选育 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北京果树研究所、大连农科所。完成者:汪祖华、王逢寿、宗学普、胡征龄、傅惠芬等
[pagebreak]
  9.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的毒理应用技术推广 1992年江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江苏省植保站、江苏省农药所。完成者:杜正文、李希平、余智勇、崔国钧等

  10.极早熟水蜜桃——早花露 199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完成者:汪祖华、汤秀莲、郭洪、史梅英

  11.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及应用 199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里下河农科所、仪征种子公司。完成者:侯庆树、李志正、周益军、王令坤、方南喜等

  1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 1993年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苏省农科院为第六完成单位。完成者:赵守仁

  13.麦类作物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和抗源创新 1993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遗传所、粮作所、中国农科院遗传生理所。完成者:姚景侠、钟少斌、仲裕泉、熊恩惠、张德玉等

  14.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199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完成者:高亮之、金之庆、黄耀、陈华、李秉柏等

  15.辣椒新品种苏椒2号选育与应用 199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完成者:丁梨平、赵华仑、孙洁波等

  16.小麦赤霉病毒素的研究及其应用技术 1994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江苏省植保站、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江苏农学院植保系。完成者:王裕中、吴汉章、刘培元、史建荣等

  17.高产多抗优质中籼扬稻4号 199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完成者:张洪熙、张宝群、谭长乐、殷向东、戴正元等

  18.优质多抗粉果系列番茄品种苏抗7、8、9号的选育与应用 199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完成者:徐鹤林、余文贵、陆春贵、杨荣昌、李惠芬等

  19.普通小麦品种耐湿鉴定及其遗传特性研究 199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完成者:曹阳、蔡士宾、朱伟、熊恩慧、方先文

  20.同位素及天然示踪法探测填基渗流场研究 199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新安江水电站。完成者:陈建生、杜国平、刘爱光、郑正、刘怀成、高国治等

  国际协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对外科技经济合作中心为本院系统各个研究所与国外开展科技合作与经济贸易合作直接服务的机构,也为江苏省的农业、畜牧业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帮助。

  从1978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下属各研究所,通过对外科技经济合作中心,先后接待了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的贵宾12000多人次。他们之中有国家元首和党政要人,但更多的是从事农牧业生产、教育、研究和管理的专家、教授,通过考察访问,我院

  先后与12个国际研究机构、国外大学、农业试验场签订了双方开展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并实施了1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

  派遣科技人员出国进修、考察、读学位、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也是对外科技经济合作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10多年已有300多名科技人员分赴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外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贸易洽谈,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内的科技成果与科技产品走进了世界市场。我们真诚欢迎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界、企业界的朋友们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来参观访问、合作研究与科技交流、洽谈农副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科研力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按专业划分设有12个专业研究所,按农业经济区划设有9个农区所,并在业务上指导5个市蔬菜研究所的工作。全院系统现有在职职工2736人,其中科技人员1478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74名(研究员45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8人,有107名科技人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国际、国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主要成就

  “八五“以来,全院共承担国家、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近1000项,获得部、省级以上成果奖19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一、二等奖59项,有16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占江苏省审定品种的80%以上。“扬麦158”小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推广应用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选育成功,在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新的突破;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农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提供了成果保证。此外,苏玉系列玉米、苏蜜系列西瓜、苏椒系列辣椒、苏钟系列杂交猪、苏薯系列甘薯等,以及病虫草害、牲畜疫病综合防治、土壤改良、生物技术、原子能农业利用、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成果都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瞄准市场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全院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广泛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服务活动。目前,全院共兴办各类科技型企业22个,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2个,中外合作企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10个,院独资企业4个,院办实体5个,成果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全院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16个农业学术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主要荣誉

  在物质文明取得成绩的同时,全院精神文明建设也跃上新水平。全院连续4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现有11个研究所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有2个研究所分别被评为全国科研、开发十强研究所,全院综合实力和整体面貌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处于世纪之交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的总体部署,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步伐,把全院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普培训基地。

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江苏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江苏食品网”。

②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江苏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